九尾狐檔案
山海經及南山經中的記載

標籤 : 山海經 , 九尾狐 , 狐仙 , 狐狸精


九尾狐,中國的神話生物,來自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編纂《山海經》及《南山經》。

《山海經》的記述:「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南山經》的記述:「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
《海外東經》的記述:「青丘國在其北,其人食五穀,衣絲帛。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
《大荒東經》的記述:「有青丘(青邱)之國,有狐九尾。」

青邱是東夷人的一支部落建立的國名,而九尾狐則是這個部落王國的圖騰。相傳後來至大禹時期,禹某日經過塗山,聽到人唱:「綏綏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塗山(即現今的安徽蚌埠懷遠縣)相傳是的妖狐氏族的發源地,大禹的妻子女嬌就是塗山氏族人,被後世譽為千古聖君的夏禹娶了白狐女塗山氏為妻,可見當時社會對「九尾狐」並不厭惡。又有傳說九尾狐在天下太平時才出現,以顯祥瑞。《淮南子》亦記載:「禹治洪水,鑿轘轅開,謂與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去。』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化為熊,慚而去。至嵩山腳下化為石,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而後來暴君夏桀的妃子妹喜及連累商紂王國破家亡的妲己,都被描寫成九尾狐的化身。由九尾狐變成的妲己迷惑紂王,使商滅亡,日後人們就稱迷惑人夫的女人為「狐狸精」。

所謂的「狐狸精」有時亦被尊稱為狐仙,有人建廟供俸,亦有人稱作狐妖或妖狐,是一種由狐狸修練成的妖精。狐仙是中國民間「五大仙」(又叫「五大家」或「五顯財神」)之一,與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和灰仙(老鼠)一同被民間百姓供奉。

在中國神話中,狐狸透過修煉、高人指點或吸收日月精華或人氣,能夠化身成為人形,最終達至不死之身。《朝野僉載》說 :「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一說狐狸要幻化成人形需要作法,《酉陽雜俎》記載:「舊說,野狐名紫狐,夜擊尾火出,將為怪,必戴髑髏拜北斗,髑髏不墜,則化為人矣。」一說「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當為天下所愛。」

而狐妖多為化為美女的妖精,以勾引壯丁或少女,《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五十三中《張立本》一則記女子被狐狸魅惑之後的情狀:「女即濃妝盛服,於閨中,如與人語笑。其去,即狂呼號泣不已。」。至於善良的妖狐,則出現在唐人傳奇的《任氏傳》中,狐精任氏守貞潔,持家有道,因此沈既濟感嘆:「異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節,徇人以至死,雖今婦人有不如者矣。」。《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五十三《計真》中,計真的妻子死前告訴丈夫自己是狐狸,但計真依舊愛她至死不渝。蒲松齡的小說《聊齋誌異》裡,作品中常敘述善良的狐仙與凡人相戀的故事。

當妖狐每修行五百年,其尾巴會裂為兩半,成為兩條尾巴,故九尾狐可以被認為是妖狐修煉的最高境界。日本傳說中認為,周幽王的寵妃褒姒是妲己死後,九尾狐的另一個化身。

目前在香港的民間宗教信仰中以及江浙地區對於狐仙依然保有高度崇敬,民間傳言狐仙愛吃雞蛋(在日本則是炸豆腐),因此常以雞蛋供奉之。

在中國北方則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祐食物年年不斷。民間也多有狐仙下馬的說法,即指七竅全開之人被狐仙附身後,可預測凶吉,除妖滅鬼。《北夢瑣言·滄渚民》載:「(狐狸)或於村落鳴,則有不祥事」。《宣室志·李揆》記李揆見白狐在庭中搗練石上,當時被認為是祥符,後來果然官至禮部侍郎。

狐仙的傳聞亦有出現在在近香港和台灣,1981年香港銅鑼灣「溫莎公爵大廈狐仙事件」和台灣陽明山事件曾經成為社會熱話。



同一主題下的條目
九尾狐檔案
1981年溫莎公爵大廈狐仙事件
九尾狐檔案
日本的九尾狐及殺生石

相關主題
網民講鬼故
雷生春好猛鬼 對面嘅劏房都唔輸蝕....
九尾狐檔案
1981年溫莎公爵大廈狐仙事件
九尾狐檔案
日本的九尾狐及殺生石
人魚傳說
人魚存在的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