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佛教角度的生死學

下面引用由oiman2004/11/28 07:45pm 發表的內容:
昨晚到紅館聽星雲大師講法,題目是生死學。大師提到肉體雖壞,但精神是不滅。死亡就像換衣裳般,只是換過另一套衣服而己。同樣,人其實沒有死亡,因精神不死,是永?常住,不過跟隨不同業力,輪迴六道,這種說法...
其實佛教是不承認靈魂之存在的,因為這是一種外道常見思想延續,佛教在闡述輪迴架構時,是以蠟燭做比喻的(那先比丘尊者說的),他說人的自性如同火燄,蠟燭為六道輪迴生命,當火燄熄滅之時即為涅槃之時,然這又有一點斷滅思想存在,所以,佛在三轉法輪時又闡述「如來藏」思想,那問題又來了,這個「如來藏」思想與靈魂思想如何區辯呢?有人認為本質上沒有不同,只是外道有執著而佛法無執著,但執著與否本身即為主觀的看法,云何得知外道一定執著而佛法不執著呢?所以,個人認為法無定論,很多時候都只是「建立自宗」行為而已。

佛教角度的生死學

下面引用由最後的王2004/11/30 01:32pm 發表的內容:
佛陀跳脫輪迴........照他自己的理論是不可能得
因為他自己原創說人只有輪迴...........連他自己都沒有辦法說我死後會去哪裡
菩薩修行,要先經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再經一百大劫修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即「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然後當得作佛。
所謂修福慧者,利他是修福,覺照是修慧。所謂修三十二相者,每一相由百種福德而成。幾許為一福?譬如一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眾生皆破戒、破正見,有一人能教令得淨戒、正見,是為一福。如是百福成一相。需經一百大劫才可以圓滿修成三十二相。
昔日釋迦菩薩本與彌勒同時發心,惟是釋迦精進勇猛,不但自求智慧,亦常作利他之行。彌勒菩薩雖亦修行,但是喜歡攀緣,少作利他之行。後來有佛名弗沙,觀見釋迦菩薩心未純熟而諸弟子心皆純熟;又觀見彌勒菩薩心已純熟而弟子心未純熟,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眾人之心難可疾度。」弗沙佛欲使釋迦菩薩疾得成佛,便於雪山的寶窟中入火定。是時釋迦菩薩上山採藥,見佛坐於寶窟中放大光明,心歡喜敬信,蹺一腳立,合掌向佛,眼睛也不眨一下的一心膽視於佛,連續七日七夜以一偈讚曰: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因此讚佛功德,超越九劫,於第九十一劫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比彌勒菩薩早成佛。釋迦菩薩一見弗沙佛,已証得離相之行,若從世間相永不能了解離相之行。離相才見法身佛的功德無量無盡,方能說出「天上天下無如佛」。是真實的稱讚如來。
當時的釋迦菩薩已是大徹大悟,親見法身如來,故能真實的稱讚佛,所得的功德亦真實而無量無邊。乘此無量大的功德,故能超越九劫成佛。
釋迦成佛後,曾對比丘言:「凡夫未見法身,對法身毫無認識,自然不曉得法身內具有何等功德。凡夫既然對佛的功德一無所知,若讚佛時,就會以眾生的知見來讚佛,所讚的當然很皮毛。若能稱讚難知難解之法,才是真實的稱讚如來。」於未見性的凡夫而言,法身是難知難解之法。所以未見性的凡夫不懂得真實的稱讚如來,故其讚佛的功德亦有限量。
我們在佛教的團體中,常常遇到一些憍慢自大的居士,他們不拜佛,不誦經,不敬僧眾,皆因他們對佛的真實功德一無所知,他們以凡夫的知見來測量佛的威德,當然會覺得佛與常人尤其是有功名富貴的人無大分別,若想了解佛的富貴,請看華嚴經。
祝早証菩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