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有人知道咩係鍊金術嗎?

西方的鍊金術沒什麼特別~
只是有人發現到一些特殊礦石~
再將一些普通礦物加入鍊製
做了一些極像黃金的物質(但不真的是金)
因為特殊礦石太難找(要攀山涉水)
而鍊製技術又太複雜(要保持長時間千多度高溫)
所以沒有廣泛流傳而變得神秘

有人知道咩係鍊金術嗎?

教會兩大敵人
占星與煉金
牛頓都玩齊
xddd

有人知道咩係鍊金術嗎?

下面引用由小豚2005/03/11 11:32pm 發表的內容:
牛頓好像是基督徒,同時他也是煉金術士...
「其次是教會,他們認為煉金術是對造物者的干涉與褻瀆,煉金術士從事魔鬼的藝術。」
這個有影響嘛@_@??
據說可以從煉金術的過程知道上帝創世之道
我記得看過一本書曾列出所有物質的數值
只要找到個程式點石成金是可以的
我相住牛頓巳經研究成功巳找出上帝的秘密

有人知道咩係鍊金術嗎?

煉金術(Alchemy)
Alchemy一詞源自阿拉伯文el-kimya,埃及文為Khem,早於基督教的出現。煉金術結合法術(magic)和希臘神秘哲學(Hermetic philosophy),四世紀以後,煉金術被壓制。十二世紀,煉金術經由西班牙的伊斯蘭教煉金術士傳入歐洲。在歐洲,中世紀煉金術結合了諾斯替教的成分,最流行的部分是轉石成金這種技術。
「如其在內,如其在外;如其在上,如其在下。」(As within, so without; as above, so below.)煉金術的這四句金言代表了煉金術的整個宇宙觀,在上者或在外者,指大宇宙,包括神、自然和整個地球;在下者或在內者,指小宇宙,指人類的靈魂或心靈。無論是神、自然、人類或心靈,內外上下的相應表現的是一個統一和諧的宇宙,用中國煉丹術的話來說,是大周天與小周天的關係;用西方宇宙論的話來說,就是大宇宙(macrocosm)與小宇宙(microcosm)的關係。
煉金術的基本假設是:物質是「活的」,能夠成長,為大地之母所養育。人類如果能夠知道大地之母養育金屬的方法,那麼,人們就可以依此方法製造出金屬。
煉金師期待探知大地之母的秘密以獲得大地之母生育的力量,煉金方式主要有兩類,用中國煉金術來說就是內丹和外丹,亦即靈性鍊金術(spiritual alchemy)和物質煉金術(matter alchemy)。煉金術主要的兩個象徵特色在於:(一)以整個宇宙和宇宙韻律為象徵對象:如中國以人的身體為小週天相對於自然韻律的大週天;(二)象徵人類從物質到靈性的轉換演化:如內丹或外丹都需要煉金師靈性成長的相配合。以煉金術中的凝結(coagulation)和溶解(solution)兩個術語為例,凝結和溶解實際上就是對宇宙韻律的回應:如旋繞─開展(involution-evolution)、吸入─呼出(inhalation-exhalation)等對立現象的統合,如心物合一、生死齊一等兩種相對韻律的統一,而用中國道家或道教的觀念來說,就是陰陽協調。「如其在內,如其在外;如其在上,如其在下」代表相對性象徵的統合,中國的太極圖最能說明這種特色,亦即,煉金術的一體性世界觀是以統合對立面做為表現手法。
煉金術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象徵語言就是「哲學家之石」(Philosopher's Stone),反映出煉金術以統合對立面做為表現手法的一體性世界觀。在心理學上,Carl Jung認為,煉金術結合對立面與煉金師本人,對立面譬如意識和無意識,而意識與無意識的平衡是Jung所謂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的條件,因此,Jung認為,煉金術是一種促進個體健全發展的方式。

有人知道咩係鍊金術嗎?

http://static.flickr.com/33/47710670_0f0ddda1c6_o.jpg
http://static.flickr.com/27/47710671_4940b849b6_o.gif
http://static.flickr.com/24/47710672_48250fea39_o.jpg
鍊金術與解釋



《鋼之錬金術師》這套作品兩三年前在香港大受歡迎,荒川弘在故事舖排上相當用心,不是那種畫完第一集才開始構思第二集的馬虎漫畫家,值得一讚。隨著鋼錬熱潮興起,坊間對錬金術的討論亦隨之增加,日本甚至有人乘勢推出專書講解在動漫作品出現過的錬金術。賢者之石、人造人(homunculus)、Uroboros、黑化(nigerdo)、白化(albedo)、黃化(citrinitas)、紅化(rubedo)……各式鍊金術詞彙在ACG領域被大量引用,但真正的鍊金術究竟是甚麼?

倘若去除了一切神秘色彩,單純望文生義地看,既然要把其他物質鍊成黃金,鍊金術就是元素轉換技術。果真如此,當愛德華進行錬成……



下一幕恐怕就會變成這樣……


將一種元素變成另一種元素,過程牽涉核反應,釋放莫大能量,鍊成之後就算升起一朵蘑菇雲也不奇怪。《鋼之錬金術師》的世界會把國家錬金術師當成軍人送上戰場,原來就是這個緣故嗎?

以現代科學的後見之明來看,我們固然會把古人的作為當成笑話看待,但這只是因為我們知道元素是甚麼,而這個理解某程度上建基於對原子結構的觀測。元素是甚麼?元素就是無法以化學方式分解為其他物質的物質。好了,在尚未能夠觀測原子結構的時代,我們如何判斷一件東西是不是元素?鐵會生鏽,那麼鐵是元素抑或鐵鏽才是元素?現代人說鐵是元素,鐵鏽是鐵和其他元素(例如氧)的化合物,但撇除既有知識,代入古人的立場直觀,我們焉知生鏽是簡單物質化合為複雜物質,抑或是複雜物質還原為簡單物質?從經驗裡直接觀察得到的只不過是物質特性的改變,例如葡萄汁變成葡萄酒,味道、氣味、色澤等各方面有所不同,至於改變發生前還是發生後的東西才是元素,又或者兩邊都不是元素,其實不容易判斷。(注一)

故此,錬金術亦即研究物質的改變,並加以控制的學問。「物質的改變」牽連的範疇非常廣闊,它可以是形態的改變(如冰溶化成水),可以是味道的改變(如醋被中和後不再酸),也可以是大小、形狀、位置的改變。由是觀之,今天在中學被視為獨立的物理、化學、生物三個學科,本來都與錬金術相關。錬金術是研究物質世界如何演變的,掌握錬金術法則的人,等如掌握這個世界——著名錬金術師巴拉凱斯士(Paracelsus)生於宗教改革年代,但他同時拒斥天主教和馬丁路德的神學,皆因他相信世界由一位偉大的錬金術師創造,創世記對耶和華七日創世的描繪實際上是比喻一場為期七天的宏大實驗。與大宇宙一樣,人體內部的小宇宙亦依據錬金術法則運作,生病是體內化學失衡的表徵。另一種對鍊金術的觀點儘管並沒有那麼強調物質,認為鍊金術是連繫物質世界和屬靈世界的鑰匙,像牛頓就是箇中代表,我們往往只記得他是劃時代的物理學家,卻未必知道他寫了六十五萬字的鍊金術著作。無論如何,不管是流落民間的巴拉凱斯士抑或位高權重的牛頓,俱主張鍊金術是理解世界運作的關鍵。

當然,鍊金術不必然是帶有宗教色彩的神秘研究,亦不必然預設基督教的神創論,畢竟鍊金術關注的是物質轉變,而各種物質轉變早就在日常生活裡備受注目,無論社會有甚麼宗教背景也一樣。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最初建立近似鍊金術技巧的不是甚麼僧侶或學者,而是以改變物質特性為生的勞動人民,例如公元前二千年的巴比倫香水師。古埃及要製作木乃伊,從中發展出來的防腐技術衍生了大量關於物質轉變的知識,鍊金術於焉成為一門具備雛形的學問,被稱為Khemeia,據說chemistry一字就是源自這裡。由於製作木乃伊屬於宗教儀式,鍊金術亦從此沾上了神秘色彩,埃及人將他們發現的七種金屬與天上七個星體掛鉤(注二),撰寫鍊金術文獻時不直接提及實物,反倒寫成天體的運行狀態,將這一門學問體系化的同時,也為鍊金術文獻的隱晦書寫方式開了先河,令後人的研究添了不少麻煩。

災難到這裡尚未完結。埃及人行文再艱澀,他們指涉的對象依然是實際存在的物質,可是,鍊金術一旦傳至希臘,受到柏拉圖及其門生影響,竟成了一門反經驗的半玄學。柏拉圖也許確有很多貢獻,不過他那視經驗世界為虛幻的理型論卻誤盡蒼生二千年(至於理型論導致日後基督教的靈肉對立與貴靈賤肉思想,更是不在話下),他的門生亞里士多德想撥亂反正但力有未逮,遺下的火土風水四元素說以冷熱乾濕等性質取代實際存在的物質(如金銀銅鐵錫),提倡一切物質皆由這四種捉不見摸不著的「元素」以不同比例組成。從此,西方的鍊金術依附著四元素說建立起來,在亞歷山大港逐漸成形。反過來說,四元素說儘管大有問題,卻帶動了頗新奇的聯想——既然萬物皆由四大元素組成,只要控制好四大元素在物質裡的份量比例,豈非連黃金也可以製造出來?所謂的鍊「金」,就是從這個構想開始。無數人為此進行了無數實驗,一個反經驗的理論催生了大量實踐研究,說諷刺也真諷刺。
同情地理解,我們今日的原子論與實物元素說,若放在古人的處境,並不見得比四元素說更具解釋能力。一如前文所述,古代沒有觀測原子的技術,沒有太多將化合物還原為元素的技術,很難判斷哪些實際物質才算元素,在這些嚴峻局限之下,四元素說與原子論/實物元素說皆屬紙上談兵,不易驗證。四元素說風行多個世紀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提供了一貫的框架去理解物質轉變。理解一個轉變,可以分為不同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為甚麼,問的是動機,例如政府清拆天星碼頭,改建為海濱長廊,若要從動機去解釋,我們可以說「天星碼頭變海濱長廊」是因為政府好大喜功、官僚僵化、不尊重本土文化、與地產商共謀等等等等。這個層次的解釋關乎帶來改變的主體,如果接受「自然世界由神有意識地創造」此一前提,解釋自然界的物質轉變為甚麼發生就成了神學問題。這個層次的提問可以很有意思,但不一定有確切答案,首先我們無法確定某個物質轉變背後是否有一個能動主體促成,其次是我們無法保證動機的一致,假如上帝每次要太陽從東方升起的理由都不一樣,人根本不可能預測祂老人家下一次要太陽從哪個方向出現,有解釋等如無解釋。

退而求其次,於是我們追求第二個層次的解釋:如何。在不需要動機的機械論世界裡,要解釋物質轉變,問如何就行了。為甚麼葡萄汁會變成葡萄酒?哦,因為我把它密封起來放在陰涼處發酵。如是者,為甚麼在這個層次上與如何等同,對改變的解釋也就與對改變的描述同義。啟蒙時代的傳統科學思想講究歸納和演繹:將同類的例子歸納為一條法則,再用這條法則推論其他情況。換句話說,既然過去每一天太陽都從東方升起,我們就把「日出東方」當成一條法則,並推論明天太陽也在東邊冒出頭來。可是,「過去每一天太陽都從東方升起」終究只是一種描述,邏輯上並不保證明天、後天、大後天也一樣如此。Karl Popper看到這一點,明言以歸納法產生的法則最終都無法證實,只能等待否證,蓋一個反例即可將之推翻,而你永遠不能確定這個反例不會出現。

權宜地以描述取代解釋,其實代表我們正在依循慣例做人,未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改變,哪天事情不依往常慣例發生,我們惟有啞口無言,視之為理解不了的奇跡。不想這樣的話,剩下來的辦法就是尋找改變前後的一致性。為甚麼鹽(為了方便說明,且將這裡的鹽當成純氯化鈉結晶好了)會溶於水?因為鹽是由正負離子構成,而水分子兼具輕微的正負極,正負相吸,於是鹽就溶在水裡了——這個解釋看上去比單純的描述更加頭頭是道,原因之一,在於它設定了正負離子被相反電極吸引的特性,這個特性貫通改變前後,不管溶在水之前抑或之後都是一致的(注三)。倘若改變前後沒有任何一致的東西,甚麼都不相同,事情就變得無從理解,至少在機械論的世界無從理解,最多只能加以描述。對物質轉變的解釋,本身就包含著不變。明乎此,不難想像四元素說被接受的理由。火土氣水四元素各有固定性質,在物質轉變過程中維持一致,所以能夠解釋轉變。就這一點而言,四元素說跟原子論、實物元素說、阿拉伯鍊金術的三元素說(注四),甚至巴拉凱斯士的特徵論(doctrine of signatures)(注五),都扮演了「為解釋改變提供不變基礎」的角色。

提到轉變中的不變,唸過化學的朋友大概會想起催化劑,雖然這個聯想委實有點取巧,皆因催化劑從頭到尾都不是發生改變的物質的一部份,它不過是在一旁加速化學反應而已。催化劑這個概念在四世紀初已由亞歷山大港的鍊金術師宙西摩士提出(Zosimos),他認為某種催化劑能夠把其他金屬變成黃金。當時的鍊金術師之所以尊崇黃金,除了是因為它的經濟價值,也是因為對它抵抗鏽蝕的能力著迷,視之為完美的物質。相對的,其他金屬就是「生病的金屬」。這個主張被阿拉伯鍊金術師謝伯爾(Geber)發揚光大——假如某種催化劑能點鐵成金,治療生病的金屬,說不定也能治療生病的肉體,甚至令人趨向完美不朽,長生不老。他將這種催化劑命名為al-iksir,也就是日後的萬能藥elixir,以及賢者之石傳說的由來(注六)。在這裡,有兩種性質相異的描述被混淆了:防鏽和完美/美好,有甚麼關係?防鏽能力,大抵仍算一種客觀屬性,放諸四海皆準,但美好呢?事物美好與否,不僅是主觀的,也是處境性的。用來做器具的時候,鐵當然是不生鏽的好,但放在人體運作,鐵不氧化的話根本沒有用處,血是紅色的,正是因為氧化鐵是血紅素的必需成份,純鐵哪能輸送氧?將「防鏽」這個特性抽離原本脈絡(ie. 使用器物),再放進另一個脈絡(ie. 人體運作),效果大不相同。我們真正關注的是像「美好」之類的價值,但實際把握得住的卻只是讓價值依附的軀殼,亦即「防鏽」之類的特質。在這個落差之間,我們有多少誤會,又錯過了甚麼?讀書好嗎?結婚好嗎?賺錢好嗎?發展好嗎?誰懂回答呢。

小時候看靈異節目,主持人總喜歡說「世上有些事情未必是科學能夠解釋」。且不論他們指的科學是某些理論還是一種態度,在進入相關討論之前,也許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甚麼是解釋。探索鍊金術的發展史,往往會發現人類解釋事物之際的一些傾向,很有啟發性。

我們不見得比古人聰明,真的。


注釋:
一. 難以辨別元素和化合物並非古代才有的困局,即使到了十八世紀下旬,瑞典化學家舍勒(Carl Scheele)儘管成功分離出氯氣,卻以為它是新種化合物。又,舍勒老兄可謂體現從性質認識物質的真誠之士,這位勇者為了分析實驗室內各種物質的性質,親身品嚐它們的味道,結果這習慣令他體內積聚過量毒物致死。我謹此向他立正敬禮。
二. 埃及人發現的七種金屬與星體對應如下:太陽代表金,月亮代表銀,金星代表銅,火星代表鐵,土星代表鋅,木星代表鉛,水星代表水銀。這套象徵一直沿用至後世,文章頂部的圖出自多個世紀後的歐洲鍊金術書籍,圖中的太陽和月亮應該是代表金和銀。
三. 誠然,追溯到底的話,我們可以說「正負離子被相反電極吸引」也是一個尚待進一步解釋的描述。
四. 阿拉伯鍊金術的三元素說乃經謝伯爾(Geber)務實地修改希臘四元素說,再由拉齊(Al-Razi)完善而成。三元素是硫(代表可燃性、煙)、水銀(代表流動和揮發性)、鹽(代表形成固態),它們以不同比例混合,就成為不同物質。
五. 特徵論主張大自然會以各種特徵揭示事物的法則,用在醫學上這就成了以形補形(例如丁香葉呈心形,所以對心臟疾病有效),用來解釋物質構成,就是說特徵相若的東西蘊含相同物質(例如黃色的砂子含有黃金)。
六. 賢者之石的別名有一大堆,可參考這裡。文章頂部的圖也是代表賢者之石,圖中的奇怪生物叫Hermes Bird,是賢者之石的別名之一。之所以與希臘神祗Hermes扯上關係,也許是因為希臘相信鍊金術是祂傳授予人類。另外,深深影響阿拉伯和歐洲的鍊金術文獻《綠寶石碑》之作者叫Hermes Trismegistos,傳說是Hermes的子孫,這一點說不定也有關聯。
鍊金術(al-kimiya)是中世紀的一種化學哲學的思想和始祖,是當代化學的雛形。其目標是通過化學方法將一些基本金屬轉變為黃金,製造萬靈藥及製備長生不老藥。現在的科學表明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紀之前,鍊金術尚未被科學證據所否定。包括牛頓在內的一些著名科學家都曾進行過鍊金術嘗試。現代化學的出現才使人們對鍊金術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鍊金術曾存在於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波斯,印度,中國,日本,韓國,古希臘和羅馬,以及穆斯林文明,然後在歐洲存在直至19世紀-在一個複雜的網路之下跨越至少2500年。

西方的鍊金術
早期的鍊金術者的生活時代是從公元一世紀到五世紀。西方最早的鍊金術著作是偽托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的名字寫的(約公元100年)。西方鍊金術認為金屬都是活的有機體,逐漸發展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這種發展可加以促進,或者用人工仿造。所採取的手段是把黃金的形式或者靈魂隔離開來,使其轉入賤金屬;這樣賤金屬就會具有黃金的形式或特徵。金屬的靈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種靈氣,主要是表現在金屬的顏色上。因此賤金屬的表面鍍上金銀就被當作是鍊金術者所促成的轉化。

鍊金術者所採用的一個相當普遍的方法是把四種賤金屬銅、錫、鉛、鐵熔合,獲得一種類似合金的物質。然後使這種合金表面變白,這樣就賦給它一種銀的靈氣或者形式。接著再給它加進一點金子作為種籽或發酵劑使全部合金變為黃金。最後再加一道手續,或者把表面一層的賤金屬蝕刻掉,留下一個黃金的表面,或者用硫磺水把合金泡過,使它看上去有點象青銅那樣,這樣轉變就完成了。

另一種為早期鍊金術者加以廣泛傳播的思想,是一種更原始的觀念,即金屬是兩性生殖的產物,金屬本身就有雌雄之分。這種觀念在伊斯蘭教和中古鍊金術裡的地位比較重要。

自公元12世紀起,基督教盛行的西方開始翻譯阿拉伯和希臘著作,包括鍊金術文獻。希臘鍊金術對歐洲的影響遠不及經過了系統化的阿拉伯鍊金術所產生的影響。煉製黃金是歐洲鍊金術的主要目標。歐洲學者根據伊斯蘭鍊金術的理論,作了大量實驗。雖然不可能成功,但為化學的發展與出現積累了大量知識。

伊斯蘭的鍊金術
伊斯蘭鍊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耳墨斯的哲學和中國的鍊金術,以及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係。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鍊金術的效能長期爭論不休。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鍊金術,而多數自然學科的學者,儘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鍊金術的基本觀點。著名的伊斯蘭醫學家伊本·西那 在他的《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鍊金術的理論為基礎。

穆斯林最早的鍊金術者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葉基德。8世紀初,鍊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賈比爾·伊本·哈揚。他的著作《七十本書》和《平衡書》,被視為伊斯蘭鍊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鍊金術最重要的文獻。穆斯林醫生兼鍊金術拉齊被譽為將鍊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

中國的鍊金術
鍊金術在中國古代叫「煉丹術」。

中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藥。漢武帝本人就熱衷於神仙和長生不死之藥。到了東漢煉丹術得到發展,出現了著名的煉丹術家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繼後,晉代煉丹家陶弘景著《真誥》。到了唐代,煉丹術跟道教結合起來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家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這些煉丹術著作都有不少化學知識,據統計共有化學藥物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於化學變化的記載。

只是大部分所謂「仙丹」乃係用重金屬如鉛、汞等煉製而成的,吃了不僅不能長生不老還可能死得更快。

中國和其他地方一樣,煉丹術有兩種信仰:一、相信金屬會化為黃金;二、相信這種服食丹藥可以成仙。 在西元前四世紀的中國文獻裡,就明確提到這兩種信仰。學者普遍同意鄒衍是煉丹術的創立者。在西元前二世紀,劉安和其他作者(淮南子)(仙藥):「為神丹既成,不但長生,又可以作黃金」都提到金丹和長生不死的關係。

影響
鍊金術經過現代科學證明是行不通的。但作為現代化學的先驅在化學發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鍊金術,人們積累了化學操作的經驗,發明了多種實驗器具,認識了許多天然礦物。鍊金術在歐洲成為現代化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現代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認為,古代的鍊金術實際上是一種人以自己的心靈發展為參照,對自然界現象的一種投射行為。
賢者之石
賢者之石是一個神話般的物質──西方煉金術長期以來的聖杯──被認為能拿來將一般非貴重金屬變成黃金、或製造能讓人長生不老的萬能藥,賢者之石更能醫治百病。其他的稱號還有哲學家之石,天上的石頭,紅藥液,第五元素等等。由於鍊金術師們對這種物質的不懈追求,它也被賦予了大奇迹、偉大的創造等等稱號。有些時候,這些稱號也同時用來稱謂那些賢者之石的製造者,以此來形象地表現他們居於鍊金術的頂點。

法國煉金術士尼古拉·弗拉梅爾對賢者之石的研究使他聞名於世。

煉金術上的魔法石
賢者之石的概念明顯來自西元第八世紀的一位阿拉伯裔葉門人(生於波斯)煉金術師賈比爾(Geber)。他分析了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即物質由四種元素構成,分別是「火」,「土」,「水」,「氣」。火是熱與乾,土是冷與乾,水是冷與溼,空氣是熱與溼。他進一步建立了「所有金屬都是這四種原理的結合」的理論:兩個為內部、另二個為外部。

在這個情況下,一種金屬變質成另一種金屬的過程,被推論為這四種基本特質的重組。在假設中,促成這項轉變的媒介是一種在阿拉伯語中稱為al-iksir(此字衍生出西方萬能藥的單字elixir)的物質。該物質被想像是用神秘的石頭──賢者之石製成的乾粉。當時人們相信賢者之石由一種稱作carmot的物質構成。

需求與騙局
有物質可將賤金屬轉變成珍貴的黃金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各種企業家──內行人和外行人、多疑的人與易受騙的人、誠實的人與不誠實的人。這個時代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魯道夫二世。波希米亞王魯道夫二世當時遭遇財政問題,決定大筆投資在尋找賢者之石上。結果,他吸引了一大班鍊金術士來到當時波希米亞的首都布拉格。在那裡,術士們都得到研究所需的物質及金錢上的援助。而且,魯道夫二世更承諾,若他們成功解決問題,所得到的報酬當然會更多。這股「虛擬尋金熱」結果把丹麥的著名天文學家第谷亦引來魯道夫二世的宮廷,並以他在觀察上的基礎,幫魯道夫二世建立了一家鍊金實驗室。

可惜的是,魯道夫二世不單未能完夢,還使他變得失去理智,結果被家人遺棄。他怎樣失去理智,是自然的原因,還是因為經常接觸有毒的重金屬,我們今日不得而知。不過,鍊金術通常都會用到鉛、水銀、砷、銻等有毒的金屬和半金屬,而那個年代的人卻不知道這些金屬會使人慢性中毒。

中國的煉丹術
中國的道教中也有通過長期服用仙丹來尋求長生不老(或者是成仙)的煉丹術。這裏的仙丹就相當於賢者之石。在《抱朴子》等書中提到過以仙丹作為製作黃金的方法,這樣一來在服用仙丹成仙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製作仙丹來獲得收入。


賢者之石的組成成分
根據給中世紀歐洲鍊金術帶來巨大影響的賈比爾・伊本・哈伊揚的學說,水銀和硫黃是賢者之石構成的兩大要素。根據這兩種要素的不同比率,從而產生卑金屬和貴金屬的區別。 儘管在這之後又出現了加入鹽的三要素說,但鍊金術師們的注意力還是常常放在水銀上。他們以水銀為原料,不斷重複著各種各樣製造賢者之石的嘗試。

這其中,水銀和硫黃的化合物硫化汞會呈現出具有代表性的紅色,這種化合物的天然產物被稱為辰砂(參考照片)。在中國傳說中,它被看作是製造長生不老藥的仙丹・金丹的原材料(→煉丹術)。漢字中的「丹」字也因為辰砂的緣故而具有了紅色的含義。

「紅藥液」中的藥液一詞,拉丁語原文為 tinctura。其原意雖然是染料,但這裏表示的是把草藥浸泡在酒精中製成的藥劑。中文也稱作藥酒。紅藥水(汞溴紅溶液)作為水銀製品,因為具有殺菌作用,現在也已經成為了家庭常備藥。

雖然不能製造出黃金,但鍊金術卻可以用來進行鍍金。把黃金溶在水銀中會生成金汞齊。在打磨後的銅的表面塗上金汞齊後進行加熱,水銀蒸發後就會在銅的表面留下黃金的鍍層。

賈比爾也發明了能夠溶解黃金的王水。把黃金溶解在王水裡,乾燥後就會留下一種黃色的粉末,叫做氯金酸。氯金酸的水溶液也可以用來進行鍍金。把它塗在銅的表面的話,由於置換反應就會生成氯化銅,同時金就會析出並留在表面。

在有些觀點里,賢者之石也被認為是黃血鹽(亞鐵氰化鉀)。在黃血鹽和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黃金後加熱,黃金就會溶解在這種液體中。因為這種材料具有劇毒,近些年裡的使用量已經急劇減少。但是作為電鍍和非電解鍍層的原材料,氰化金的化合物直到現在仍在使用。

把溶有黃金的溶液塗在普通金屬的表面,再通過銅導線傳送微弱的電流,從而把黃金固定在金屬表面的方法被稱為電鍍金。根據一些考古發現,在古代的中東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曾經使用過被稱為巴格達電池的世界最古老的電池。
人不付出犧牲,便得不到任何回報; 如果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

這就是鍊金術的基本原則──等價交換
返回列表